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國內外航運市場步入了下降通道,特別是近幾年,伴隨全球大宗商品需求下滑以及新增運力過快,導致運力供需嚴重失衡,海運價格徘徊在歷史低谷,整個航運業處于低迷狀態,不少航運企業經營困難,尤其是一些中小型民營航企,現金流比較緊張。經過前一輪救市后,未完全化解目前的運力過剩的矛盾。而航運業高度依賴于的銀行,由于航運前景不明朗,開始對一些中小航運企業“斷奶”,甚至“抽血”,令不少民營航企舉步為艱,航運企業在艱難的經營困境中如何進行“自救”?借道資本市場融資,減少財務成本壓力,逐漸走出困境。如今福建國航遠洋運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建國航)領先一步,走到了行業的前列。2015年8月4日,福建國航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簡稱新三板)正式掛牌,敲響了今年航運第一股。
根據“新三板”的上市要求,盡管其對上市公司的贏利水平沒有嚴格的要求,但上市公司的經營能力,特別是經營的可持續性仍有較嚴格的標準,這是航運企業能否上“新三板”的關鍵所在,同時也是吸引投資者青睞的基礎。作為福建省首家民營股份制航運企業,自2001年成立來,船隊規模快速穩健發展,從一個小型航運企業,發展到交通部綜合排名十強國內航運企業,國內運輸排名第三,僅次于中海和中遠集團。據公開資料顯示,截止2014年底,該公司自有運力已達到230萬載重噸,控制運力達到338萬噸;連續8年排名在全國十強之列,年貨運量超過5300萬噸,是目前國內最大民營航運企業;其經營航線范圍也從單純內貿航線擴大到遍布全球遠洋航線;從單純的船東企業,發展到擁有14家參控股子公司的綜合性航運企業。特別是該集團與中國國電、中國華電等主要電力企業有合資的企業,有與神華、中煤等大型貨主單位長期合作的基礎,與澳洲等一些大型礦主也建立了穩定的長期合作關系,貨源相對穩定,在“船多貨少”市場競爭環境下具有明顯優勢,這是其他民營航企中是不多見的。今年以來,反映散貨市場的BDI指數從年初最低509點,逐步上升至目前的1200點左右,據了解,“福建國航”計劃在登陸資本市場市場之后,利用航運市場的回暖時機,開發重點項目,進行轉型發展,大力提高企業競爭力。較大的船隊規模以及穩健的經營模式,“福建國航”引得了資本市場的青睞,成為今年“新三板”散貨船東第一股。
針對社會上中小企業普遍遇到的“融資難,融資貴”困境,今年來國務院多次發文,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進行直接融資來化解。今年來快速發展的“新三板”市場,對資金饑渴的中小企業無疑看到了“曝光”.截止8月4日,新三板掛牌公司總數已達到3074家,但上市的航運企業沒幾個。隨著“福建國航”成功登錄“新三板”,相信今后有更多航運企業借道資本市場來實現“自救”轉型,屆時“新三板”將會出現更多民營航企的身影。
盡管航運市場低迷,但近期資本市場上的航運板塊卻風生水起,顯得不亦熱乎。上市公司中海海盛、及已暫停上市的ST凰鳳。都發布公告,通過非公開定增股份和轉售方式,將實際控制人從央企變更為一民營航運企業,自然人成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同樣在航運運價衍生品市場,成交量空前活躍,據上海航運運價交易公司數據顯示,7月份主流合約的日成交量達到7萬多手,較上一個月提升了5%,不少船、貨公司為了規避運價的大幅波動,擬通過遠期市場交易來做套期保值。航運企業在資本市場的活躍程度顯示,傳統的航運業,正在走向與金融相結合,借道資本市場,通過資本運作實現主業發展或跨界發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轉型升級,提高航運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