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使船舶能在惡劣天氣條件下承受各種外力對船體的沖擊和作用,實現安全營運,船舶必須按《鋼質海船人級與建造規范》的技術要求進行建造,并需經由主管機關授權的中國船級社或指定的驗船師按《鋼質海船人級與建造規范》檢驗合格后方可投入營運。作為船舶駕駛人員亦應掌握船體結構的基礎知識,這在船舶操縱、配載和維修保養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
1.船體結構的作用
船舶由主船體(mainhull)、上層建筑(superstructure)和許多其他各種設備(equipment)所組成。
主船體是指上甲板(upperdeck)以下包括船底(bottom)、舷側(bma&ide)、甲板(deck)、艙壁(bulkhead)和首尾(foreanddt)等結構所組成的水密(watertight)空心結構。這些結構全部由板材(dealsandbattens)和骨架(skeleton)組成,即由鋼板、各種型鋼、鑄件和鍛件等組成。
無論是航行、停泊,還是在塢內,船舶都會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種力的作用,歸納起來主要有:重力、浮力、貨物的負載、水壓力、波浪沖擊力、扭力、冰塊擠壓力、水阻力、推力和機械震動力及塢墩反力等外力的作用,這些力的最終效果就是使船舶產生總縱彎曲、扭轉、橫向及局部變形。因此,船體結構必須具有承受和抵抗上述各種變形的能力,即在保證船體總縱強度、扭轉強度(torsional strength)、橫向強度(transverse strength)和局部強度(10calstrength)及坐塢強度(dockingstrength)的基礎上,保持船舶的形狀空間,保證船舶的水密,安裝各種船舶設備和生活設施,載運旅客和貨物。
2.對船體結構的設計與建造要求
不同種類和航區的船舶在船體結構的設計和建造方面雖有著各自的特點,但不論何種結構均應做到:
(1)具有足夠的強度(strength)、剛度(ri辦dity)和穩定性(stability),保持可靠的水密性,并能滿足營運上的要求;
(2)構件本身應有良好的連續性,避免應力集中(stressconcentration),同時應能保證安裝在其上的機械設備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3)應有合理的施工工藝,以提高勞動生產率,減輕勞動強度,縮短船臺(buildingberth)建造周期,降低成本;
(4)充分考慮整個船體的美觀和今后維修保養的方便性。
3.船體結構的形式
組成船體的基本結構形式是骨架和板材。以骨架的不同排列形式可分成橫骨架式、縱骨架式和縱橫混合骨架式三種。
1)橫骨架式
橫骨架式(transverseflamingsystem)船體結構是指在主船體中的橫向構件(transversemgm—her)排列密尺寸小,縱向構件排列的間距大尺寸也大,如圖1-2-2所示。其結構簡單、建造容易、橫向強度和局部強度好,又因其肋骨(frame)和橫梁(beam)尺寸較小,故艙容(holdcapacity)利用率較高且便于裝卸。橫骨架式船舶的總縱強度主要由外板(shellplate)、內底板(innerbt—omplating)、甲板板(deckplating)以及分布在其上的縱向構件(10n婦tudinalmember)來保證,在較長的船上則需加厚鋼板來保證總縱強度,因此增加了船舶的自重(solewei少t),同時這種船舶橫向剛性比縱向剛性大,所以橫骨架式結構主要用于對總縱強度要求不高的沿海中小型船舶和內河船舶。
縱骨架式(10ngitudinal framingsystem)船體結構是指在主船體中的縱向構件(10ngitudinalmember)排列密尺寸小,橫向構件(transversemember)排列間距大尺寸也大,如圖1—2-3所示。由于縱向構件的增多大大提高了船體的總縱強度,因此可選用較薄的板材,使船舶自重減輕;但施工建造比較復雜,同時由于橫向構件尺寸的加大使貨艙艙容得不到充分利用而影響載貨量,且裝卸也不便。因此縱骨架式結構常見于大型油船和礦砂船。
3)縱橫混合骨架式
縱橫混合骨架式(combinedframingsystem)船體結構是指在主船體中的一部分結構采用縱骨架式而另一部分結構則采用橫骨架式。通常船中部位的強力甲板(s~ngmdeck)和船底結構(bottomstructure)因所受的總縱彎矩大,故采用縱骨架式,而下甲板(10werdecks)、舷側(broad—side)及在受總縱彎矩較小,建造施工不便和波浪沖擊力較大的首、尾部位則采用橫骨架式結構。圖1-2-4中,船底和上甲板結構采用了縱骨架式,二層甲板(tweendeck)和舷側則采用了橫骨架式結構。
混合骨架式綜合了上述二種骨架形式的優點,因此,既保證了總縱強度,又有較好的橫向強度。同時,這種骨架形式也減輕了結構重量,簡化施T_2E藝,并充分利用了艙容和方便裝卸。但在縱橫構件交界處結構的連續性較差,在連接節處容易產生較大的應力集中。縱橫混合骨架式結構主要應用于大中型干散貨船。
4.船體主要結構圖船體主要結構圖的用途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通過該圖可以達到了解本船船體結構的尺度,其次該圖亦是造船時計算強度和選用構件的依據,同時修船時亦可根據圖上標明的板材和骨架的厚度與尺寸,用船體允許的蝕耗表算出允許蝕耗,對照實測結果來決定是否需要換新(renew)。常用船體主要結構圖有下列四種:
1)基本結構圖(basicconstructionPl跚)
基本結構圖反映了船體縱、橫構件的布置和結構情況,是全船的結構圖樣之一。主要包括:
①縱中剖面結構圖(centralfore-and-aftplaneconstructionplan):圖上注有肋骨尺度和間距、甲板縱桁尺度、各種支柱尺度、縱艙壁厚度及其上的扶強材尺度、上層建筑的高度以及板的厚度和扶強材尺度等,見圖1—2-5。
②各層甲板圖(deckplan):圖上注有甲板板的厚度、甲板縱桁的尺度和間距、橫梁尺度、舷邊角鋼尺度和各開口的位置及尺寸等,見圖1-2-6。
甲板板由鋼板焊接而成,鋼板的長邊沿船長方向布置,首尾相接,并平行于船縱中線。甲板邊板由于要保持一定寬度,故沿舷邊呈折線狀布置。在大開口之間及首尾兩端也可橫向布置。
③內底結構圖(innerbottomconstructionplan):圖上注有內底板和內底邊板的厚度、舭肘板尺度、內底和船底縱骨的尺度、肋板的厚度和尺度、中桁材和旁桁材的厚度和尺度。該,圖也叫雙層底圖(doublebottomconstructionplan),如圖1—2-7所示。
2)外板展開圖(shellexpansionpl曲)
外板展開圖上注有外板的排列及厚度、外板上開口的位置、各層甲板、內底板、船底縱桁材、舷側桁材、各道艙壁、肋骨和肋板的位置線等,是造船或修理時確定船體鋼板的規格和數量,申請備料和訂貨的主要依據。
船殼外板是由許多塊鋼板焊接而成的,鋼板的長邊沿船長方向布置。長邊與長邊相接叫邊接,焊縫為邊接縫,短邊與短邊相接叫端接,焊縫稱端接縫。鋼板逐塊端接而成的連續長條板稱為列板(strake)。組成船殼外板各列板的名稱如圖1-2-8所示。位于船底平坦部分的各列板稱為船底板(bottomplating);位于船體縱中線的一列船底板稱為平板龍骨(platekeel)。由船底過渡到舷側的轉圓部分稱為舭部(hlge),該處的列板稱為舭列板(址lsestrake)。舭列板以上的列板稱為舷側列板(sidestrake),其中與上甲板甲板邊板(deckstringer)連接的這一列板稱為舷頂列板(sheerstrake)。外板展開圖是由船殼外板沿基線(baseline)橫向展開而成,在圖上每一塊鋼板的寬度畏其實際寬度,而長度是其在基線上的投影長,如圖1-2-9所示。
組成船殼外板的每塊鋼板在外板展開圖中的確切位置用編號的方式表示,編號由列板與鋼板序號兩部分組成,并冠以左舷(P>或右舷(S)。對不同列板,以平板龍骨為基準并稱其為K列板,與其相鄰的列板為A列板,再次的列板為B列板,以此類推,但I、O、Q三字母不用;而同一列板中每塊鋼板的排列序號可從船首排起,也可從船尾排起,并用阿拉伯數字表示。如圖1-2-9中船殼外板右舷C列第四塊板(從船首算起),則可表示為SC4,同樣“K6”則表示平板龍骨第六塊板(從船首算起)。
j/慣削圓圖transversecross-sectionplan)
它包括中橫剖面圖(midship transversecross-sectionpl91),機艙處橫剖面圖(engineroom transversecross-sectionplan)及貨艙口處橫剖面圖(cai'gohatchtransverse cross-sectionplan)。其上有一些重要的船舶尺度、橫剖面形狀及剖面處各構件的尺度等,如圖1—2—10所示。
4)艙壁圖(bulkheadplan)
圖上注有艙壁板的排列和厚度,扶強材及其肘板的尺度和水平桁材的尺度,如圖1—2—11所示。
5.總布置圖
總布置圖(generalarrangementplan)由右舷側視圖、各層甲板與平臺平面圖、艙底平面圖及船體主要尺度和技術數據等組成。反映了船舶總的布置情況,即全船各艙室的劃分與位置、各種船舶設備及位置。該圖比較集中體現了船舶的用途、任務和經濟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