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底結構(bottomconstruction)是保證船體總縱強度、橫向強度和船底局部強度的重要結構。作用于船底上的外力有:水壓力、機械設備和貨物的負載、總縱彎曲引起的拉伸力和壓
縮力,進塢坐墩時墩木的反力、機械設備運轉時的振動力等。
船底結構主要有雙層底結構和單層底結構兩種類型。
(一)雙層底結構雙層底結構(doublebottomconstruction),是指由船底板(bottom plating)、內底板(inner bottom plating)、內底邊板(inal~n,plate)、舭列板(hlSe strake)及其骨架(fram·ing)組成的底部空間。根據《鋼質海船人級與建造規范》的要求,船舶應盡可能在首防撞艙壁(fore collisionbulkhead)至尾尖艙艙壁(dt呷e吐bulkhead)間設置雙層底(doublebottom)。
1.作用
雙層底可以增加船體的總縱強度、橫向強度和船底的局部強度;可用作油水艙裝載燃油、潤滑油和淡水;也可用作壓載水艙以調整船舶的吃水、縱傾、橫傾、穩性和提高空載時車葉和舵的效率,進而改善航行性能;萬一船底板意外破損,內底板仍能防止海水進人艙內,從而提高了船舶的抗沉性(noatability),對液貨船亦可提高船體的抗泄漏能力;它還能承受艙內貨物和機械設備的負載。
2.組成
雙層底按骨架形式的不同分縱骨架式和橫骨架式兩種,如圖1-2-12和圖1—2—13所示。其主要組成部分有船底板、肋板、舭肘板、桁材、縱骨、內底板及內底邊板等。
1)船底板(bottomplating)由于船底板各部受力不同,因此其板厚也有所不同,其中平板龍骨(flatplatekeel)最厚。平板龍骨位于受力最大的船底中心線上,并在船最低處易于積水腐蝕,規范規定其厚度不得小于船底板厚度加2mm,且其寬度在整個船長范圍內應保持不變。在船中部由于受總縱彎矩大,因此規范規定在船中部0.4L區域內船底板厚度不得小于端部的船底板厚度。
2)橫向構件
(1)肋板
1肋板(floor)是連接內底板和船底板的橫向構件,并是保證船體橫向強度和船底局部強度的重要構件。按其結構與用途的不同可分成實肋板、水密肋板和組合肋板。
①實肋板(sohdfloor):又稱主肋板,是非水密的橫向構件。為減輕結構重量及便于,艙室之間空氣和油水的流動,其上開有減輕孔(Udltellinghole)、氣孔(血hole)和流水孔((drainhole),有些減輕孔專門設計成便于人員通過的人孔(manhole)。實肋板的厚度與設置間距在規范中均有詳細規定,同時為增加其強度,在上面焊有加強筋(stiffener),如圖1-2-14所示。
②水密肋板(waterfidl,floor):它從橫向將雙層底分隔成若干個互不相通的艙室,其上無開口。一般在水密橫艙壁(watertightbulkhead)下均設有水密肋板。因它可能會受單面水的壓力,因此其厚度比實肋板厚度增加2mm,但一般不必大于15mm,垂直加強筋(stiffener)也應設置得密一些,其結構如圖1-2-15所示。③組合助板(bracketfloor):又稱框架肋板,由內底橫骨(innerbottomframe)、船底橫骨(bottom fraine)、肘板(bracket)和旁桁材(side瘁rder)的扶強材(rib)組成。設置于不設實肋板的肋位上,并多見于橫骨架式雙層底結構(transverselyframeddouble bottomcon·struction)中,目前已較少采用,其結構如圖1-2-16所示。組合肋板可用輕型肋板(U曲tenedfloor)代替,該肋板的厚度與高度均和實肋板相同,但允許有較大的減輕孔,且與組合肋板相比,施工方便。輕型肋板結構如圖1-2—17所示。
(2)舭肘板(bilgebracket):是連接肋板和肋骨,使其組成橫向框架的一塊板材,俗稱污水溝三角板,應在每個肋位上設置。其上有面板(facePlate)或折邊(na~ging)以增強其剛度,板上開有減輕孔和污水孔,如圖1-2-12所示。它可保證舭部的局部強度和船體的橫向強度。
3)縱向構件
(1)桁材
①中桁材(centerSirder):又稱中底桁,是置于船底首尾中心線上的縱向梁,它與平板龍骨(flatplatekeel)、中內底板(centerinnerbottomplating)組成工字型縱向構件,是船底結構中重要的強力構件,俗稱龍骨(keel)。規范規定在船中0.75L區域內,其上不得開入孔或減輕孔。中桁材應盡量向首尾柱延伸,并應在中部0。75L區域范圍內保持連續,其厚度在規范中也有詳細規定。
②箱形中桁材(ductkeel):又稱箱形龍骨,它是由兩道對稱布置于船底縱中線兩側的縱桁及內底板、船底板和骨材等組成的水密箱形結構,如圖I-2-18所示。一般設置于機艙艙壁與防撞艙壁之間。箱形龍骨不僅能起到中桁材所能起的作用,同時還能將其用于集中布置各種管路和電氣線路,便于保護和維修這些設備,避免管路穿過貨艙而妨礙裝卸貨;缺點是要占去一部分雙層底艙容,故又稱管隧(piretunnel)。按規定箱形龍骨的寬度不應超過2m。
③旁桁材(sidesirder):又稱旁底桁或旁龍骨,對稱設置于中桁材兩側且平行中桁材,并與船底板和內底板相連,其上開有減輕孔、流水孔和氣孑L等,一般間斷于實肋板之間。旁桁材的數量根據船寬而定。(2)縱骨(10ngitudinal):是縱骨架式結構中設置的縱向構件,一般用尺寸較小的不等邊角鋼制成。有內底縱骨(innerbottomlongi—tudinal)和船底縱骨(bottomlongitudinal),分別連接在內底板和船底板上,它是連續構件,穿過實肋板。內底縱骨的剖面模數為船底縱骨剖面模數的85%。縱骨是保證船體總縱強度的重要構件。
4)內底板和內底邊板
內底板(innerbottomplating)是雙層底上面的水密鋪板,其兩側邊緣與舭列板相連接的一列板叫內底邊板(marginplate)。內底板和內底邊板構成了雙層底的內底,其長度也就是雙層底的長度。
內底板的厚度分布情況與船底板相似,即船中部較厚,兩端稍薄,而中內底板因與中桁材相接,受力較大,其厚度也稍厚一些。此外,為便于人員進入雙層底進行施工、渭艙和橙修,并從有利于通風的角度出發,在每個雙層底艙的內底板上至少開設有兩個成對角線布置的長圓形或圓形人孑L(manhole),同時配有水密的人孔蓋(manholecover)。
內底邊板處于船底結構向舷側結構過渡的舭部位置,受力較復雜,且內底邊板處易積水、腐蝕,故比內底板厚些。其結構形式有下傾式、水平式、上傾式和曲折式四種,見圖1—2—19。下傾式內底邊板與舭列板可構成污水溝(bilgedrainage),普通干貨船較多采用,水平式內底邊板施工方便,艙內平坦且強度好,一般客船、油艙區域、一些干貨船的貨艙區域及其他船舶的近首尾區域較多采用,上傾式內底邊板便于散貨的裝卸,故散貨船較多采用。而曲折式內底邊板則因其結構特殊,相比可提高船舶的抗沉性,主要用于經常航行在復雜水域的船舶。
上述四種內底邊板的結構形式除下傾式外,其他三種均只能在舭部設置污水井(bilgewell)。
(二)單層底結構
單層底結構(singlebottomconstruction)主要用于小型船舶、老式油船及內河船舶。結構簡單,施工方便,但抗沉性和防泄漏能力差。主要構件有中內龍骨(centerkeelson)、旁內龍骨(sidekeelson)、船底縱骨(bottomlongitudinal)和肋板(floor)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