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軸隧結構與布置
軸隧(shafttunnel)主要用來保護推進器軸(propellershaft),同時也可作為機艙至尾室的通道,便于人員對尾軸和軸承進行保養和維修。在尾室后端近尾尖艙壁處設有向上直通至上甲板的應急通道,即逃生孔(escapetrunk),故軸隧亦可作為應急時逃生之用。中機型船(amid.ship-enginedship)的軸隧較長,要經過貨艙;尾機型船(stem-enginedship)的軸隧較短。單車船(single-screwship)的軸隧不對稱于中線面,通常偏于船左舷。為便于尾軸的安裝與拆卸,軸隧的側壁離尾軸法蘭應有足夠的間距。在貨艙口下的軸隧頂板(topplating)應加厚2mm,否則應加木鋪板(battenceiling)。軸隧必須水密,在機艙和軸隧間艙壁上應設有符合規范規定的滑動式水密門(slidwatertightdoor)。應急通道的圍壁應水密,其關閉裝置應能兩面操縱。下圖所示為常見的軸隧橫斷面,其中左圖為拱形頂板(archtopplating),右圖為平頂板(flattopplating)。
2.舭龍骨
舭龍骨(bilgekeel)設在沿船長方向的舭部,用來減輕船舶橫搖,故又稱減搖龍骨,見圖所示。
在長度方向,舭龍骨裝在船中部,長度約在船長的1/4—1/3之內,寬度一般在200-1200mm之間,其原則是不能超出船的舷側外板型線與船底板型線所圍成的區域,以免靠離碼頭或進塢時被碰壞。舭龍骨與外板應盡可能垂直相交,如圖所示。
舭龍骨不承受船體的總縱彎曲強度。
3.船底塞
為便于塢修(dockrepair)時能排除艙內積水,一般在雙層底艙,首尾尖艙及其他緊靠船底的每個水艙內至少設置有一個船底塞(dockingplup),如圖所示。
船底塞設置在每一水艙后部的水密肋板前一檔肋距處,且在乎板龍骨的兩側,并,離開艙壁一段距離,以免被塢墩(dockingblock)堵塞而無法拆裝。
為防止海水腐蝕及脫落,船底塞一般用黃銅(brass)或不銹鋼(stainlesssteel)制成,并應在拆裝完成后出塢前在船底塞外面用水泥封涂成一個半球形的水泥包。
4.冰區加強
對航行于冰區(icezone)的船舶需按規范的規定進行加強,其加強部位主要有甲板、船殼外板、舷側骨架及首尾結構等。加強的方法主要有增加板厚、加大骨架尺寸和縮小骨架間距,具體細則在規范中有詳細規定。
規范中對冰區加強的級別規定如下:
B1* 冰級:最嚴重冰況,相當于:IASuper
B1 冰級:嚴重冰況,相當于:IA
B2 冰級:中等冰況,相當于:IB
B3 冰級:輕度冰況,相當于:IC
B 冰級:除大塊固定冰以外的漂流浮冰
B1*、Bl、B2、B3冰級(iceclass)標志的加強要求分別符合1985芬蘭、瑞典冰級規則附件I中對IASuper、IA、IB及IC的有關規定,主要適用于在冬季航行于北波羅的海的船舶。B冰級適用于中國沿海航行的船舶。
|